媒體蘇工

媒體蘇工

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蘇工

【江蘇教育新聞】蘇工院:校企結對賦能行業發展

時間:2024-12-26

如何利用激光精密加工設備,制造出比頭發絲二十分之一還細小的孔洞;如何利用數控五軸加工設備,加工出航空航天所需的零部件........12月25日,記者走進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探訪了該校是如何通過搭平臺、組團隊、建資源等措施,探索出校企產教科城融合的“平臺聚才、項目牽引、資源賦能”人才培養新模式。

近年來,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瞄準長三角區域智能制造集群龐大的人才需求,率先與世界頂尖精密加工巨頭上海喬治費歇爾中國區總部深度合作,企業主投價值近5000萬元的全球領先的飛秒激光微細加工紋理機等高端精密儀器設備、單元及產線15臺套,建成了全球技術領先,集教學、科研、實踐于一體的全國規模最大的智能制造創新實踐基地。在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給學生講課的吉紹山老師,他是該項目核心技術牽頭人之一,也是學校高職智造工匠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引進的導師。

吉紹山告訴記者,像他這樣的博士學校還有很多, “近些年學院引進了40多位博士,實施校企結對,博士拜師的'金師'培育工程,開設了智能制造特訓營,培養出一批掌握激光超精加工,數控多軸加工等企業緊缺的工匠人才。”

與此同時,學校緊盯前沿科技,與企業工程師共同研究,開發課程。企業遇到研發難題時,也會找學校的博士團隊商討解決方案,真正做到了“校中有企”、“企中有校”。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精密制造學院院長耿哲介紹,他們緊扣智改數轉網聯關鍵技術,聯合企業開發了多項目課程,“如三坐標精密檢測、激光精細加工、機器人集成應用、工業互聯與管控等多門崗證賽創模塊化課程,培養了一大批深受企業歡迎的適崗快、能力強、會創新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喬治費歇爾(GF)精密機床(上海)有限公司技術主管陳騰飛表示,合作的這些年,博士教師幫他們公司解決許多技術難題,不僅推動技術進步和產品優化,有效的提升了企業的科研能力。更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和不菲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學校為我們上下游企業,提供了數百名優秀的畢業生,學校GF基地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創造經濟效益超5億元。”陳騰飛說。

除了智能制造創新實踐基地,學校還打造了國家級工業機器人眾創空間和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等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成長方案。”

在項目合作中,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裝備學院院長石皋蓮發現,通過創設大課堂做小項目,大項目再設小課堂的形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開發師、生、企等多元的評價體系,更能構建知識、技能、素養、創新、協作的“五維多元”的能力評價模型,幫助學生培養出闖的干勁和創的精神。

據了解,經過這些年的實踐,學校工匠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受益學生達10000余名,83%智能制造類專業學生被蘇州頭部企業錄用,95%畢業生已成為企業骨干。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馬延文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省教育大會精神,重點打造市域產業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提升雙師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培養一大批高技術人才和大國工匠,為蘇州的新型工業化乃至全國智能制造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江蘇教育新聞/戴增超 編輯/郭晶晶)

https://m.jstv.com/news/2024/12/25/1321531076101079040.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

(江蘇教育新聞 24.12.25)

 

返回原圖
/